《德山志补》点校情况说明
几个月前,我曾接待过德山开发区宣教局的熊先道局长一行来我馆咨询,他们带着特定的目的,为编纂《常德德山山有德》系列丛书而找寻有关参考文献。贵体健老师正在其中,他要求查找清雍正年间唐晓村所辑之《德山志》,告诉我手边正据有《德山志补》,推测应有《德山志》。这两本古籍本馆均没有收藏,我允诺向别馆查询。多方辗转打听,仅省馆有《德山志补》残本,我只好致歉。谁知过了一段时间,贵老师亲自给我馆送来了《德之源》杂志(珍藏版),翻开目录,赫然醒目的便是《德山志补》的点校稿本,我在惊讶、高兴之余,不禁为贵老师的勤奋治学精神暗暗喝彩。
打开此书细细研读,才知《德山志》成于雍正中,原志早已不存,究其原因:“其书为僧补樵锓本,杂述传镫世派,如宗谱然,且盛夸宣鉴、原直以下,参证诸灵迹,为识者所不取,宜其书之不存也。”光绪年间志补的程隽超,也是在“医者李立斋”处得到其写本而编录成帙。《德山志补》由“长沙程颂万”题写书名,“铁岭峪庆、商城周麟图及武陵县人刘凤苞”为之作序, 志补者“取唐志底本,删其不经尔,补其不备……去者十之三……补其残缺者十之一,增其未及者十之四……。”去取加严,成此后志。体例仍仿旧志,分为“德山图、志地、志人、志事、志言”五部分四卷。志地有“善德山、枉山旧城、仰止亭”等59处名山胜景的描述,或详或略;志人有“善卷先生、董仲舒、刘禹锡”等本土或流寓此地的古代30位名人的记载;志事则罗列为倡善德之风,捐款修葺德山亭、观、书院名流官宦的事迹及德山民间轶事趣闻,让人耳目一新;志言则备收“记、赋、传、叙、赞、诗、曲、联”,把德山胜景及古善德风尚吟咏得千古流芳;贵老师还详备考证,增补地形图多幅。虽然未见古籍善本,亦可从点校本中窥见全貌。我由衷地感谢贵体健老师,他的点校稿本填补了我馆地方志特藏的一大空白。
问及贵老师点校的经过及心得,他十分谦逊:“我在德山从教二十余年,德山是我的第二故乡,我对德山有着深厚的感情。今年初,市委、政府对德山在“十一五”期间重新定位,进行大投入、大开发,德山开发区为了探索中华道德的渊源,全方位展示德山的悠久历史、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,为常德争创文化名城招商引资,拟以文化搭台,出版一套丛书,我有幸参与其中。在编辑过程中,我了解到曾有一本《德山志》,便四处查找,7月上旬得到志补的复印件,很是兴奋,彻夜阅读,第二天便决定先将其点校。短短月余时间便将志补点校完毕,而且还搜集到了一些珍贵的图片。9月28日,《德山志补》终于点校完出版了。”该书得到了省委统战部部长石玉珍、常德市市长陈君文、市委副书记周用金、市统战部部长文承保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。贵老师还表示:《德山志补》校注本正加班加点赶出,装帧设计已完成,预计近期内将和广大读者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