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热点导读>文字>详细内容

“书友讲堂”第三十七期《诗歌细读法》讲座

发布时间:2018-05-29 信息来源:市图书馆 【字体:

玉兰盛开、栀子飘香的初夏时节,近一百五十名文学爱好者齐聚常德市图书馆,参加以《诗歌细读法》为主题的文学讲座活动。此次活动,是常德市图书馆举办的第三十个“图书馆服务宣传周”系列活动之一,也是常图品牌“书友讲堂”第三十七次开讲。

    

    “诗言志,歌咏言”。诗歌是人类抒发感情、表达感悟的心灵畅想,是人们发自心底吟唱的歌。或热情奔放,或慷慨激越,或低回婉转,或深沉悲凉,形式多样,节奏鲜明,音韵和谐,富于韵律美。喜欢诗歌的人很多,可怎样才算真正会读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呢?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、文学博士肖学周先生来为我们答疑解惑。

    肖教授笔名程一身,著有诗集《北大十四行》,专著《朱光潜诗歌美学引论》、《为新诗赋形》;译著《白鹭》、《坐在你身边看云》;主编“新诗经典”丛书;组诗《北大十四行》获北京大学第一届“我们”文学奖。

    

     肖教授以自己多年来对诗歌的研究,分别引用当代桃源诗人昌耀的《斯人》、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·佩索阿的《圣·约翰之夜》和古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为例,用东西诗篇作“细读”比较,从中追寻文学主题在中西传统中的不同发展轨迹,并探讨其文化深层的原因所在;他以自己多年来对诗歌的思考,影响着在座的听众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寻诗意,找寻生活的意义。

 

    教授的语言思接千载、丰富多彩,融情入理、深入浅出,听众无不为之动容,或昂首专注,或疾书记录,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叙述方式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阅读习惯。诗歌为人类筑起了精神圣洁的殿堂,收容人类流失的灵魂,创造了与物质世界相辉映的精神世界。假如所有的文学作品组成一顶庄严华美的王冠,那么,诗歌必定是这王冠上那颗最耀眼、最光彩夺目、最璀璨的明珠。

 

分享到: